English

讨论四库全书 该不该出光盘?

1998-04-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国内有关单位将出版光盘《四库全书》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学界关注,部分学者对此事的态度针锋相对。本报先发表两篇文章,欢迎读者参加讨论。

光盘版《四库全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

金良年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发展公司联合开发的光盘版《四库全书》即将面世,这无疑是今年出版界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这个汇集沪、港、京三地专家和技术人员智慧成果的光盘产品,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

首先是它将大大促进传统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四库全书》编成以来的两个多世纪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仅依靠抄本流传,其全貌以影印本形式扩散传播,只是近30年的事。而且这些印本绝大部分仍深藏在图书馆,一般读者要查阅极为不便。光盘版《四库全书》有价格低、体积小的优点,将使中小型图书馆甚至个人有可能拥有它,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方便地使用《四库》资源。尤其是对《四库全书》本身的研究,现在已形成了专门的“《四库》学”,许多与《四库》有关的问题,由于难以得见全书而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四库全书》借助电子技术而得以广泛传播,亦将促进《四库》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如此,光盘版《四库全书》将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性丛书予以电子数码化,极大地推进了中文信息的电子化进程,光盘版《四库全书》本身就具备了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条件,如此大容量的信息(约九亿字)进入网络流通,不但在规模上堪称空前,而且对于国际学术界和文化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光盘版《四库全书》的问世将有力地促进传统文化典籍出版形式的变革。过去,我们复制古籍及旧资料的方法仅仅是影印或摄制缩微胶卷,这两者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制作成本高的缺陷,难以大范围普及。自从光盘技术诞生以后,出版界人士看到了用光盘介质取代传统纸介质来复制古籍和旧资料的前景,这次光盘版《四库全书》的制作,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其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将一部大书做成了光盘产品,而是开辟了一条道路。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一批古籍、旧报刊资料吸取它的成功经验,利用其制作过程中开发的工具和技术,进入我们的图书市场。如果再从狭义的古籍整理工作来说,光盘版《四库全书》提供了古籍整理的专用平台,以及一大批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编辑的古籍文本,为古籍整理工作营造了现代化的工具。它将促使我们的古籍整理摆脱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而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工具来更有效地工作。

复次,光盘版《四库全书》将对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起变革性的作用。陈垣先生早在30年代就指出,编制索引是治学和整理中国史料的一项重要工作,半个世纪以来,虽然有一批献身于这一工作的“铺路石”在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但由于主要用手工方式工作,所以进展缓慢,至今编成索引的古籍,总共不过一二百种,还有大量的古籍有待编制索引。近十几年来,索引的编制已经在使用电脑,但书本式的索引出版难、售价高仍是困扰编制者、出版者和使用者的难题。光盘版《四库》首次依托先进技术对庞大的古籍群体(约三千多种)实现了全文检索,初步解决了大批古籍无索引可用的现状,大大节省了学者查检资料的时间与精力,它对于学术研究向深度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何必将《四库全书》制成光盘

葛剑雄

近日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读到一条消息,国内几家单位已着手将《四库全书》制成光盘。我是一直在盼望中国的古籍都能输入光盘的,但对将《四库全书》全部制成光盘却并不赞成,而且不能不说几句话。

我这里不想全面评价《四库全书》的价值,但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是作了不少删改的,错讹之处也不少,其中的不少书当时就没有采用更好的版本,到今天可以说其中的大部分书已经不是最好的版本。其实学术界的人心里都明白,今天《四库全书》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那些没有或极少其他版本流传的书。所以台湾当年先出《四库珍本》,各国中文图书馆纷纷购置。接着又出全部《四库全书》,受到各图书馆一致指责,以至只能给买过《珍本》的客户打很大的折扣。

我们现在不少图书馆中有影印的《四库全书》,但它们的利用率究竟多大?试问哪一位稍懂一点做学问方法的人会用《四库全书》中的《二十四史》、《十三经》、《资治通鉴》?凡已经有更好的版本或校勘成果的,谁又会舍此而求《四库全书》?

如果说影印的《四库全书》多少还有人阅读的话,制成光盘的《四库全书》主要是供专业人员检索的,愿意在屏幕上读《四库全书》的人大概不会有吧!但《四库全书》一般翻翻或许还能凑合,偏偏是引用不得的,如《二十四史》,不用中华书局的标点本(台湾中央研究院制的光盘就是用此版本)而改用《四库》本,岂不是学术水准的倒退?如果今后有人贪方便,或者年轻人不懂,随便引用了《四库》本,又会造成多少不该出现的错误和无效劳动?以我比较熟悉的历史地理典籍为例,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地理总志是高水平的整理校勘本,远远胜过《四库》中的本子,今后为了检索方便,难道只能舍优取劣?

当然选择中华书局或其他出版社的版本牵涉到版权和经济利益,但即使从经济效益出发,也不妨选这些版本。因为如果未来的光盘《四库》不能拆零出售,销路总是有限;如果能拆零,大量有其他版本的书就不会有人要。相反如果选用好的、权威的版本,又能拆零出售,需要量就会大大增加,在版权上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所以我希望千万不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表面热闹的“大工程”,中国学术界需要的是出一套完整的、代表当代学术成就的古籍,每种古籍应该选择最好的版本,包括经过整理校勘的,逐步形成一个标准的古籍数据库。如果这几家单位真是为了中国的学术文化,就应该与中华书局(据说已在制作《二十四史》光盘)等单位联合起来,完成这项能使中国以至世界学人受益的大工程,而不要再在《四库全书》上做文章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